理论学习2017年第8期

发布时间:2017-10-13发布者:张地珂浏览次数:

【编者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

在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汇编了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相关报道广大师生员工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关注脱贫攻坚战略,关心贫困群众,了解我校承担的滇西脱贫攻坚援建滇西大珠宝学院的任务和竹山县秦古镇小河村精准扶贫任务,尽量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再接再厉 扎实工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全党全社会要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习近平指出,摆脱贫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是我们党和国家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庄严承诺。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强自立、苦干实干,全党全社会用心用力帮扶,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进展,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习近平强调,在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要发扬他们扎根基层、敢挑重担、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励各方面坚定信心、积极行动,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合力。基层一线扶贫工作者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对他们要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保障,支持他们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奋发有为、大显身手。

(来源:央视网消息 2017-10-9)



李克强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批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这次评选表彰的获奖者常年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和基层一线,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出了不平凡的感人业绩,谨向受到表彰的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更强的责任感、更硬的举措、更大的气力,着力破解制约脱贫的关键瓶颈和突出困难,着力提高脱贫攻坚实效,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支持关心基层扶贫工作者工作生活,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力量,奋发进取,实干苦干,确保贫困群众如期实现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央视网消息 2017-10-9)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度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落地见效


“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这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军令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上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从六盘山区到秦巴山区,从吕梁山区到大别山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动员号召全党全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系列有关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为深度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总书记的牵挂和关心,激发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摆脱贫困的昂扬斗志和磅礴力量。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任务,扎实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落地见效。

武装头脑,提振脱贫攻坚精气神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关键是把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全国832个贫困县涉及的22个省区市高度重视深度贫困地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各地把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在推进学习教育工作过程中,按照要求,省级组织部长走遍县,市级组织部长走遍乡镇,县级组织部长走遍村,严督实导学习教育……22个省区市党委把学习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尤其对深度贫困县的学习教育高度重视、加强督促指导。

在学习教育中,河北、山西、广西等省区分类制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按月细化学习内容和具体要求。安徽、湖北、西藏等省区明确规定,省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脱贫攻坚联系点与学习教育联系点相一致,一并指导、一并推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层层压实责任,推进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深度贫困县领导干部带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至关重要。在学习教育中,各省区市普遍推动深度贫困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走在前列、当好表率。河北、湖南、广西等省区在“七一”期间组织县委书记到脱贫攻坚联系点讲党课,增强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责任感使命感。宁夏彭阳县、湖南平江县、安徽太湖县等党委中心组每季度集体学习不少于1次,每次都把脱贫攻坚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凝聚思想共识。

制度化为学习教育常态化提供保障,也为学习教育有效开展提供平台。在学习教育中,“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得到了较好落实。内蒙古、河北、河南等省区印发专门文件,规范村党支部“三会一课”;湖北咸宁市每月固定一天开展“主题党日”,要求每个党支部把落实基本制度作为“规定动作”;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广西贵港市、云南普洱市等地还把主题党日与脱贫攻坚、民主议事、志愿服务等结合起来,做到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双促进”。河北邢台县前南峪村从1964年起开展党日活动就从未间断过,通过支部凝聚作用,带动群众共同克难攻坚,昔日的穷山沟变成全国闻名的富裕村。

各地通过扎实有效的基层党组织生活,把党员集合起来、凝聚起来,为党组织带领脱贫攻坚、党员带头脱贫致富作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

同心同向,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

学习教育成效怎么样,最重要的是看人的变化,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怎么样。在实践中,各地坚持学做互进、知行合一,把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贫困村党组织把党员组织起来,带头脱贫致富、带领脱贫致富。

许多地方采取务实措施,支持有帮带能力的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发挥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云南昭通市实施“乌蒙扶贫先锋行动”,向农村党员发放专项创业致富贷款6亿多元,扶持8500多名党员创业,带动1.97万名贫困群众脱贫;陕西安康市把2600多名农村优秀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1900多名群众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壮大脱贫致富骨干力量。

在脱贫实践中,各地普遍组织有帮带能力的党员与重点扶贫对象结成对子,为贫困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贫困群众时刻能看到党员身影、感受党的关怀。西藏山南市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组织全市2.15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91万户贫困群众;青海西宁市部署“手拉手”帮扶行动,开展党员专业户帮扶贫困户活动;新疆乌什县落实“联乡包村入户”“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机制,与贫困户结“穷亲”,以实际行动助推贫困群众脱贫。

脱贫不能“等靠要”,党员干部带头攻坚,困难群众不能只“看热闹”。为此,一些地方坚持物质帮扶与思想引导并重,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江西井冈山市各级党组织弘扬井冈山精神,坚持思想上引导、组织上发动、作风上感染,团结凝聚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走上致富路。陕西宁陕县、河南汤阴县等地强化教育引导和典型引路,让贫困群众“想脱贫”,坚定用“双手”改变贫困面貌的信心决心。湖南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发挥组织优势,把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一举摘掉贫困帽。

解决问题,建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脱贫致富靠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带领贫困群众甩穷帽、走富路。近年来,各地着力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等,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贫困村的脱贫攻坚,乡镇一级党委政府发挥着重要的起承作用。为此,各地多措并举充实乡镇脱贫攻坚力量。山西从省市县三级机关选派1万名科处级干部到贫困乡镇挂职副书记或副乡镇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县为单位统筹使用乡镇编制职数,由贫困程度较轻乡镇向较重乡镇调剂职数,所有乡镇均配备专职扶贫副乡镇长;甘肃陇西县选派熟悉“三农”工作、基层经验丰富、对群众有感情的优秀年轻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老乡镇”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两年来,22个省区市共选拔3.5万名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选调2.1万名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进一步加强了脱贫攻坚一线的组织力量。同时,各地普遍结合村级组织换届,着力加强贫困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近年来,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班子不团结、不理事,缺乏战斗力等,成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掣肘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地全面摸底,集中整顿提升。河北在全省开展“加强贫困村党组织建设集中攻坚行动”,对所有贫困村党组织逐一分析,采取领导联系、限期销号等方式进行整顿;广西、海南等省区通过“撤、换、派、育”方式配齐配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

各地还大力排查整治“村霸”问题,河南兰考县、河北临西县等地建立健全县乡及时排查解决问题机制,对问题突出的村派出工作组,进行专项整治。

去年以来,全国共整顿3万多个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调整充实5000余名书记,进一步夯实了脱贫攻坚的组织基础。

“蛋糕”做大,才能让更多贫困群众获益。中央明确要求,各地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任务。各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着力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相关各地将集体经济“破零”作为贫困村出列的硬指标,安排财政资金专项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

第一书记,能打硬仗敢啃“硬骨头”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就要派最能打仗的人去。各地各单位加强精准选派、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确保第一书记选得准、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目前,全国共选派19.5万名第一书记,实现了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全覆盖。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坚持严把人选条件,从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山西集中优势干部资源,省市两级机关选派的第一书记占60%以上。陕西75%的第一书记为省市县党政机关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其中省直单位选派副厅级后备干部80名。新疆、西藏等地严把政治关、能力关、作风关,注重选派懂“双语”并熟悉民族宗教政策的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

今年,中央政研室、中央财办、中国外文局、国家行政学院、中核建、中国华电6个单位选派厅局级干部到深度贫困村任第一书记;中直工委、中联部、人社部、海关总署、食药监总局、国务院三峡办、南水北调办、农发行、中核集团、中煤能源10个单位选派处长到深度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发挥了示范作用。

第一书记选出来,如何确保其在工作中沉得下去、干得出彩?

为此,各地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从严监督。吉林、贵州、甘肃等地出台第一书记管理办法,河南、广西等省区成立第一书记管理办公室,加强第一书记管理和考核。山西对驻村工作不力、完不成脱贫任务的,同时追究第一书记和派出单位党组(党委)责任。四川、云南、青海等地实行常态化督促检查,对不胜任的第一书记及时“召回”调整。

加强对第一书记关心激励,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河北每年根据综合考核情况,向省委推荐使用优秀第一书记;广西比照援藏干部任用机制,重用实绩突出的第一书记;陕西坚持定期评选表彰,组建报告团巡回宣讲优秀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树立了鲜明导向。

脱贫攻坚是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平台,也是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成长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不少干部带着一颗赤诚之心,用心血和汗水践行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批优秀的第一书记扑下身子、撸起袖子,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要求,带领群众在贫困中开辟出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坦途,在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

(来源:《人民日报》 2017-9-22)




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一个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研究如何做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

今年221日,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国务院扶贫办准备了一个专题片,反映深度贫困地区问题,看到一些地区还很落后、群众生活还很艰苦,大家感到心里沉甸甸的。因此,我想请省市县三级书记来,研究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最关注的工作之一就是贫困人口脱贫。每到一个地方调研,我都要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了解情况,有时还专门到贫困县调研。这次到吕梁山区后,全国11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包括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我都走到了。201212月底,我就到河北保定市阜平县就扶贫攻坚工作进行考察调研,到了贫困村,访问了贫困户,并主持会议听取了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汇报。今天这个座谈会,是我主持召开的第四个跨省区的脱贫攻坚座谈会。

第一次是2015213日,我在陕西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在那次座谈会上,我讲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快老区发展步伐,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二次是2015618日,我在贵州贵阳主持召开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在那次座谈会上,我提出,十三五的最后一年是2020年,正好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要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三次是2016720日,我在宁夏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在那次座谈会上,我讲到,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的短板。必须采取系统的政策和措施,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几次座谈会,对统一认识、部署行动、交流情况、推动工作,都产生了重要作用。座谈会上提出的思路和举措,都得到积极落实,收到明显成效。

今天这个座谈会,请了山西、云南、西藏、青海、新疆5个省区,江西赣州市、湖北恩施州、湖南湘西州、四川凉山州、甘肃定西市5个市州,河北康保县、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广西都安县、陕西山阳县、宁夏同心县5个县旗,以及山西吕梁山区、燕山太行山区2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涉及的4个地级市和21个县的党委书记参加会议。把大家请来,一方面是交流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和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是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

刚才,参加会议的5位省区党委书记的书面汇报和脱贫攻坚重点地区的11位市州、县旗党委书记的发言,都很好。大家结合实际,介绍了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情况,提出了做好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听后很受启发。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可采纳的尽量采纳。

下面,我就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现在,各方面都行动起来了。党中央确定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得到贯彻,四梁八柱性质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氛围已经形成,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较好落实。脱贫攻坚成绩显著,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我国贫困问题具有区域性特征。1986年启动国家大规模减贫计划时,就划定过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我当时工作的宁德地区就属于18片中的闽东北地区。那时,即使东部地区也还有许多群众生活非常困难。经过30多年持续努力,当年的贫困地区大部分已经改变面貌,群众生活也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总量上看,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从结构上看,现有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是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在群体分布上,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在脱贫目标上,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两不愁相对容易,实现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难度较大。

现在看,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主要难在以下几种地区:一是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西藏和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地区,生存环境恶劣,致贫原因复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缺口大,贫困发生率普遍在20%左右。二是深度贫困县,据国务院扶贫办对全国最困难的20%的贫困县所做的分析,贫困发生率平均在23%,县均贫困人口近3万人,分布在14个省区。三是贫困村,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居住着60%的贫困人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村两委班子能力普遍不强,四分之三的村无合作经济组织,三分之二的村无集体经济,无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

根据河北省的调查,深度贫困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高、一低、一差、三重两高即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22%以上;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在15%以上,高于全省贫困县平均水平近9个百分点;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接近35%,高于全省贫困村平均水平近24个百分点。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深度贫困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650元,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86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8元,分别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0.7%36.2%49.7%一差即基础设施和住房差。深度贫困县的贫困村中,村内道路、入户路、危房需要维修和重建。三重即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中低保、五保贫困户占比高达近60%,因病致贫、患慢性病、患大病、因残致贫占比达80%以上,60岁以上贫困人口占比超过45%

深度贫困地区在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我们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二、全面把握深度贫困的主要成因

古人说:“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举措。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致贫原因和贫困现象有许多共同点。

一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于一体。深度贫困县中,有革命老区县55个,少数民族县113个。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民族宗教、国防安全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加大了脱贫攻坚的复杂性和难度。

二是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深度贫困地区生存条件比较恶劣,自然灾害多发,地理位置偏远,地广人稀,资源贫乏。西南缺土,西北缺水,青藏高原缺积温。这些地方的建设成本高,施工难度大,要实现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难度很大。

三是社会发育滞后,社会文明程度低。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许多深度贫困地区长期封闭,同外界脱节。有的民族地区,尽管解放后实现了社会制度跨越,但社会文明程度依然很低,人口出生率偏高,生病不就医、难就医、乱就医,很多人不学汉语、不识汉字、不懂普通话,大孩子辍学带小孩。有的地区文明法治意识淡薄,家族宗教势力影响大,不少贫困群众沿袭陈规陋习,有病不就医靠信教、搞法事,婚丧嫁娶讲排场、搞攀比,“一婚十年穷”。不少群众安于现状,脱贫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四是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深度贫困地区往往处于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同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还有一些地方处在地质灾害频发地带,“十年一大灾、五年一中灾、年年有小灾”,实现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五是经济发展滞后,人穷村也穷。很多深度贫困村发展产业欠基础、少条件、没项目,少有的产业项目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有限。深度贫困县村均集体收入只有8800多元,同所有贫困县平均5万元相比,差距较大。

在深度贫困成因中,需要特别关注因病致贫问题。我看了20176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在内蒙古杭锦旗巴拉贡镇昌汉白村精准扶贫驻村调研形成的《驻村三记》,在“他们为什么贫困”一记中该记者写到:在我走访的贫困户中,几乎每家都有病人,昌汉白村因病致贫率超过八成。前天下午,我在岢岚县赵家洼村看望的刘福有一家,全家3口人,也个个有病,收入的大部分用来看病吃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不是个别现象,带有一定普遍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对西藏和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地区,出台了专门的支持文件。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大力度实施易地搬迁工程。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方式,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在具备光热条件的地方实施光伏扶贫,建设村级光伏电站,通过收益形成村集体经济,开展公益岗位扶贫、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奖励补助扶贫。这些都是解决深度贫困的好办法。

各地也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很好的实践成果和经验。山西联动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森林管护、经济林提质增效、特色林产业五大项目,通过组建造林合作社等,帮助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脱贫。四川针对大小凉山彝区、川西北高原藏区整体深度贫困地区,制定了大小凉山彝区扶贫规划和方案、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行动计划、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方案,推进彝家新寨、藏区新居、乌蒙新村、扶贫新村建设。云南对人口较少民族、“直过”民族采取特殊扶持政策,取得明显效果,独龙族群众在打通进山隧道后高兴地给我写信。湖南针对湘西州深度贫困问题统筹推进产业、就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社会保障等“十项工程”。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实现了大规模减贫,也创造了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脱贫的成功经验。1982年开始的三西地区扶贫开创我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减贫行动之先河。这个历史上被左宗棠称为“苦瘠甲天下”、改革开放之初被外国专家认为“不具备人类生存基本条件”的地区,经过30多年开发式扶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贵州毕节市也是全国最贫困的片区之一,1988年建立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试验区,现在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跨越到基本小康。我在宁德工作时,把“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提倡“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树立“弱鸟先飞”的追赶意识。宁德经过长期努力,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江西井冈山、河南兰考是已经摘帽的两个贫困县。2013年我到过的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3年多时间摘掉了贫穷帽子,实现了全部脱贫,当年的40个光棍已有一半成了家,而且新娘都是外村人。

这些都是我们过去解决最贫困地区脱贫和发展非常成功的典型。实践证明,深度贫困并不可怕。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三、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集中力量攻关,万众一心克难,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一,合理确定脱贫目标。党中央对2020年脱贫攻坚的目标已有明确规定,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深度贫困地区也要实现这个目标。同时,我们要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即使到了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也不可能达到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我们今天的努力是要使这些地区的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使这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吊高各方面胃口。

第二,加大投入支持力度。要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各部门安排的惠民项目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深度贫困地区新增涉农资金要集中整合用于脱贫攻坚项目。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规模,增加金融投入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资本市场要注意对深度贫困地区的上市企业安排,保险机构要适当降低对深度贫困地区的保费收取标准。要增加建设用地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用地需要,允许深度贫困县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通过各种举措,形成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强大投入合力。

第三,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分则力散,专则力全。”造成各地深度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全国而言,下一步要重点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问题。我在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情况汇报时就提出,要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只要我们集中力量,找对路子,对居住在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地区的群众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对生态环境脆弱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群众增加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对因病致贫群众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就完全有能力啃下这些硬骨头。

第四,区域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深度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基础,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连片的贫困区要着力解决健全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等问题,但必须明确,这样做是为了给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在深度贫困地区促进区域发展的措施必须围绕如何减贫来进行,真正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良好基础。要防止以区域发展之名上项目、要资金,导致区域经济增长了、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了,贫富差距反而拉大了。深度贫困地区要改善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如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服务业等。交通建设项目要尽量做到向进村入户倾斜,水利工程项目要向贫困村和小型农业生产倾斜,生态保护项目要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要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等等。

第五,加大各方帮扶力度。要加大东部地区和中央单位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帮扶支持,强化帮扶责任,“谁的孩子谁抱”。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的对象在深度贫困地区的,要在资金、项目、人员方面增加力度。东部经济发达县结对帮扶西部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和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都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国务院扶贫办要做好这方面的对接工作。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帮助深度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献爱心活动,广泛宣传为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事例,为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营造良好氛围。

第六,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我常讲,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智和志就是内力、内因。我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讲“弱鸟先飞”,就是说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首先要有“飞”的意识和“先飞”的行动。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你不愿意“飞”,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一些地方出现干部作用发挥有余、群众作用发挥不足现象,“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着急,群众不急”。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要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劳致富,勤俭持家。要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的做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第七,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强化落地,吹糠见米,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加强组织领导是保证。党中央强调要增强“四个意识”,这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在行动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贫困地区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县级党委是全县脱贫攻坚的总指挥部,县委书记要统揽脱贫攻坚,统筹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我在这里再次重申,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对表现优秀的,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可提拔重用。希望在这个岗位上的同志不辱使命,把党交给的光荣任务全面完成好。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尤其要加强工作第一线的组织领导。打攻坚战的关键是人,这些年我们在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有的还增加了大学生村官。深度贫困是坚中之坚,打这样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各地要在这个问题上下大功夫。否则,有钱也不成事。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要下决心解决软弱涣散基层班子的问题,发挥好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还要依法打击村霸黑恶势力,严防他们干扰基层政权运行。各级党政机关要积极向贫困地区选派干部,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让干部在脱贫攻坚中锻炼成长。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的基层干部非常辛苦。今年元旦我在新年贺词中专门问候他们,就是要发出一个信号,要求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爱、关注他们。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平台。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方面,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要管好抓紧,确保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

第八,加强检查督查。打赢脱贫攻坚战绝非朝夕之功,不是轻轻松松冲一冲就能解决的。党中央没有硬性要求地方提前完成脱贫任务,更何况贫困问题错综复杂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坚持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加强督查问责,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对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我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材料反映,一些地方为了做到精准识贫、精准扶贫,搞了一大堆表格要下面填写。一些基层干部忙于填写各类表格,加班加点,甚至没有时间进村入户调研办实事。还有一些表格需要贫困群众亲自填报,但表格设计太复杂,填写项目太多,而且有很多术语,农民也弄不清楚。这类问题要注意纠正,精准识贫、精准扶贫要坚持,但要讲究科学、讲究方法、讲究效率,把各方面信息集中起来,建立信息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各省区市要按照党中央要求,聚焦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途径。工作力度不够的要加大力度,投入力度不够的要增加投入,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找对的要尽快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研究对策,以确保到2020年省内深度贫困地区完成脱贫任务。

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扎实工作,脱贫攻坚任务一定能够如期完成!

(来源:新华社 2017-8-31


中国多维扶贫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的多维扶贫已经走在世界前列。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一直采用单一的收入或消费指标来测量贫困。但在实践中人们发现,收入或消费只能反映贫困的一个方面。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提出了“多维贫困”理念:贫困不仅仅是单一维度的收入不足,更重要的是没有能力获得教育、卫生、饮水等基本服务。此后,不少学者开始探索多维贫困的测量方法和评判标准。最近几年,国际上更是把“多维贫困”作为测度和评判贫困的现代新标准。回顾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不难发现,虽然我国没有明确公布多维扶贫标准,但在实践中开展的正是多维扶贫,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可供各国借鉴的成功经验。

  我国的扶贫目标包括提高收入、提升生活质量等多维标准。早在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前身)成立之时,就明确提出要从增加收入、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卫生条件、增加财政收入等多个角度推进减贫;1994年实施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提出,用7年时间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并帮助他们改变教育、文化、卫生及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2001年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要求,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逐步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状况;2011年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规定,到2020年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穿并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等目标;2015年,在习近平同志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下,我们党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要求从多角度找准致贫原因、从多维度开展脱贫攻坚。可见,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的扶贫目标从来没有局限于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而是包括收入、教育、卫生、文化等多个维度,并不断丰富其内容。

  我国的扶贫主体包括财政、民政、卫生等诸多部门和机构。只有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共同参与,才能有效开展多维扶贫。教育部门解决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卫生部门应对因病致贫问题,金融部门处理生产生活融资困难问题,电力、水务、工商、文化及能源部门解决涉及贫困人口生活质量的其他问题。我国最初成立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时,就规定其成员包括农业、教育、卫生、财政等多个政府部门。到2015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已经增加到包括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社会组织在内的40多个。此外,我国还确定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以及东西部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这正是多维度扶贫的生动体现,也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我国的扶贫方法包括产业开发、社会保障等。几十年来,我国总结并积累了多种有针对性、有实效的扶贫方法。特别是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更加积极有效的扶贫措施。在精准识别贫困家庭、从多个维度对致贫原因和贫困表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各省区依据具体情况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工程,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有效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

正是因为长期坚持多维扶贫,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多,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2013年至2016年,我国连续4年年度脱贫超过12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这充分表明,在国际社会还在对多维贫困进行理论探索之时,我们党已经在实践中开创了多维扶贫的崭新事业。

(来源:人民日报2017-8-16 )



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习近平都去了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习近平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他对贫困群众深深牵挂。

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难点就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区多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贫困人口占比和贫困发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脱贫任务重,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

  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印发,作为一个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第十条明确指出,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是扶贫攻坚主战场。

  一、六盘山区

  六盘山区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四省区。

  甘肃中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定西、临夏等地古来就有“瘠苦甲于天下”之称,现在依然是连片特困地区。习近平十分惦记这里的困难群众。

  20132月,习近平绕过九曲十八弯,先后来到海拔2400多米的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和海拔1900多米的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同乡亲们手拉着手唠家常。

习近平强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一定会给乡亲们更多支持和帮助,乡亲们要发扬自强自立精神,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

20167,习近平在宁夏固原市冒雨考察了两个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在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他察看村容村貌,到回族贫困户马科、马克俊家中详细了解脱贫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从住房、设施、牛棚到就业、收入、上学、看病、公共服务,习近平一一察看、关切询问。在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习近平侧重了解了党员示范带头和能人大户带动、发展冷凉蔬菜种植产业帮助农民脱贫的情况。

在宁夏考察期间,习近平还专门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他强调,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的短板,进一步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必须采取系统的政策和措施。他为此提出4要求,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第二,完善结对,深化帮扶。第三,明确重点,精准聚焦。第四,加强考核,确保成效。

一个月后,习近平来到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情况。在土族贫困户吕有金家,习近平同一家人围坐一起,看反映乡亲们一直居住的旧村状况的视频。得知去旧村有7公里陡峭崎岖的山路,村民祖祖辈辈居住在出入不便、严重缺水的地带,习近平说,党和政府就是要特别关心你们这样的困难群众,通过移民搬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拿起扶贫手册和贫困户精准管理手册,逐一询问发展种养业、参加劳务培训、孩子上学、享受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扶贫措施的落实情况。习近平指出,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移民搬迁要充分征求农民群众意见,让他们参与新村规划。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及风貌结合起来。

二、秦巴山区

  秦巴山区跨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是14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跨省份最多的地区。

20152月,农历羊年春节前,习近平一到延安就转乘汽车前往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习近平曾在梁家河村劳动生活了7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岔、一峁一梁都饱含深情、常常牵挂。

  延川是革命老区县。习近平在此专门主持召开了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座谈会上,习近平深刻指出,一些老区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老区还有数量不少的农村贫困人口,我们必须时刻挂在心上。

  习近平说,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这就是我常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涵义。

  2016的新年国内首次调研,习近平来到了重庆。深入港口、企业调研后,他指出,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

  三、武陵山区

武陵山区跨重庆、湖北、湖南、贵州4省市,少数民族人口多,贫困人口分布广。

201311月,习近平来到地处武陵山区中心地带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看望乡亲,调研扶贫开发工作。在这里,他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他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四、乌蒙山区

云南省昭通11个区县中有10个属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任务重、难度大。20151月,习近平来此考察,踏上曾经发生6.5级地震的鲁甸县龙头山镇,查看灾情,并听取了当地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近年来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引导村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旅一体化。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948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97.62%

  20156月,习近平考察花茂村,同村民们围坐在院子里聊起家常。这次来贵州调研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了解贫困人口如何脱贫致富。习近平对大家说,群众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五、滇桂黔石漠化区

滇桂黔石漠化区地跨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包含的区县最多。

20174月,习近平到广西考察。广西是革命老区,是贫困地区,也是边境地区、民族地区。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工作做好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就有了坚实基础;边境建设搞好了,民族事业发展了,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极大促进。这几项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要一并研究、同步推进。

  习近平说,当前,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倒排工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要针对致贫原因分类施策,戒搞形式,戒做虚功,下一番绣花的功夫。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采取超常规措施。

  六、滇西边境山区

  云南是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习近平对民族地区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十分关心。

  20151月,习近平来到位于滇西边境山区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古生村位于洱海边,是一个典型的白族传统村落,已有1000多年历史。总书记步行穿过村中街巷,同当地干部边走边聊,向他们了解村民增收和古村落保护情况。他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七、大兴安岭南麓山区

  20141月,习近平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来到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的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习近平十分关注当地林区改革发展和棚户区改造,在车上就向当地干部询问有关情况,然后来到伊尔施镇74岁的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中,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详细了解群众生活。看到郭永财等群众住房还比较困难,他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要做好慰问困难群众工作,让每个家庭都过好节。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八、燕山-太行山区

河北保定市阜平县与张家口市张北县都属于燕山太行山区,习近平于2012年和2017年分别到阜平和张北考察。

201212月,习近平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驱车300公里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革命老区阜平县。

习近平来到地处深山的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两个特困村看望困难农户。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20171月,习近平来到张北县,踏着皑皑白雪进入小二台镇德胜村,先后走进困难群众徐万、徐学海、徐海成家看望。他察看住房、生活设施、年货准备情况,同每家人算收入支出账,对照扶贫手册询问扶贫措施落实得怎么样,家里还有哪些实际困难。在详细了解全村脱贫工作情况后,习近平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做好这项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

  九、吕梁山区

吕梁山区是习近平考察的最后一个集中连片特困区。20176月,习近平来到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看望贫困群众。赵家洼村是深度贫困村,沟壑纵横、土地贫瘠,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地方。习近平沿着村里崎岖不平的土路一连走进三户村民家中,察看他们的生活环境,了解致贫原因和稳定增收的可行性,同干部群众一起共商脱贫攻坚大计。总书记肯定了当地通过易地搬迁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的思路,要求配套扶贫措施要跟上,使贫困群众不仅改善居住条件,还能稳定增收。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坚中之坚”。为此,习近平在山西专门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他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各级党委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十、大别山区

  大别山区地跨河南、安徽、湖北三省。20143月,习近平来到革命老区河南开封市兰考县调研。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习近平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他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习近平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农村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

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徽六安市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20164月,习近平来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考察脱贫工作。在贫困户陈泽平、汪能保、汪达伟、汪达开、陈泽申家,习近平详细察看住房和陈设,了解贫困原因、贫困程度,通过扶贫手册看脱贫措施定了哪些、落实怎么样。

  习近平在农家院落同村民们进行亲切交流。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十一、罗霄山区

  20162月,习近平来到位于罗霄山区的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考察。习近平视察村党支部,了解村级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情况。他一边看规划、看簿册、看记录,一边详细询问。他指出,扶贫、脱贫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

习近平对乡亲们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十二、西藏区

 20117,习近平来到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八一镇巴吉村,了解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看望慰问村民。习近平担任福建省委领导时到林芝进行过调研考察,这次再来,他希望巴吉村的党员、干部坚持党的宗旨,坚持因地制宜,广开致富门路,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增加收入,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绩。

十三、四省藏区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位于四省藏区。20168月,习近平来到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视察。该村为藏族村,是一个移民定居点。200411月,128407名牧民群众积极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从400多公里之外、海拔4700米的地方搬迁至格尔木市南郊。习近平指出,保护三江源是党中央确定的大政策,生态移民是落实这项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组织实施好。

  十四、新疆南疆三地州

20144月,习近平来到位于新疆南疆三地州的新疆喀什地区调研。习近平表示,我这次来,就是要看中央惠民政策是不是深入人心。我们党的一切政策,都要围绕合民意、惠民生来制定和落实。我们的农村党组织,一定要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堡垒。有了这一条,无论抓稳定还是抓发展,都会有力量、有后劲。

(来源:新华网 2017-8-15)


十八大以来,我国每年超过1000万人脱贫

——扶贫精准有力 减贫提质加速(大数据里看中国)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几乎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一个个贫困山乡落地生根。2013—2016年我国贫困人口每年减少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中国智慧和成功实践赢得世界点赞。在向“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奋力冲刺中,脱贫攻坚的出色成绩成为一抹亮眼的底色。

  精准识别有了靶心

  “贫困家底”首次到村到户到人

  “这几年精准扶贫后,真正实现了精准脱贫。”一位“老扶贫”对记者如是说。

  弄清谁是贫困户,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基础。

  华中师范大学减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陆汉文认为,过去扶贫工作减贫效果不够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弄清楚扶贫对象到底在哪里。“好比大水漫灌,有限的扶贫资源并没有瞄准贫困人口,影响扶贫效果。”

  准确找出贫困村在哪里、谁是贫困户,给他们建档立卡,成为精准扶贫的一号工程。

  2014年4月至10月,80万人进村入户,共识别出12.8万个贫困村,2948万贫困户、8962万贫困人口,基本摸清了我国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贫困家底”,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自此,精准扶贫有了大数据支撑。

  然而,农村的情况远比很多人想象的复杂。农民的收入支出账很难算清楚,谁家更穷?老乡家境差不多,谁当贫困户谁不当?为夯实精准扶贫的基础,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全国动员近200万人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共补录贫困人口807万,剔除识别不准人口929万。

  脱贫返贫,扶贫对象动态变化,需要动态管理。2017年2月,各地对2016年脱贫真实性开展自查自纠,245万标注脱贫人口重新回退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使我国“贫困家底”首次实现了到村到户到人,挤出水分,动态管理,精准扶贫“靶心”更准。

  精准帮扶有了路径

  因贫施策打造“五个一批”脱贫路径

  弄清楚“扶持谁”只是第一步,“怎么扶”文章更大。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精准脱贫的具体路径——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各地因致贫原因施策,确保帮扶措施到户精准。“易地扶贫搬迁免费住新房,孩子上大学有补助,产业扶贫发羊又盖圈,这些都是为我专门设计的,我不好好干对不住国家。”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巴拉贡镇昌汉白村贫困户代玉飞说。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成为主攻方向。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国家出台支持政策,各地积极探索,产业扶贫风生水起。

  易地扶贫搬迁成为脱贫攻坚“标志性工程”。2016年全国249万人“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工作及时跟进。国家发改委初步统计,截至2016年10月底,易地搬迁的贫困人口本地落实就业岗位45.18万个,产业扶持126.19万人。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基本实现,寒门子弟基本告别因贫辍学。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2016年林业部门为扶贫对象安排护林员岗位28万个,西藏50万贫困人口实现生态保护就业。国家花钱买生态,贫困户“因绿得福”。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积极衔接,贫困人口逐步实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我国贫困人口因病致贫比例超过四成,决胜全面脱贫就要抓住健康扶贫这个“牛鼻子”。我国启动实施健康扶贫工程,80万基层医务工作人员逐户逐人逐病核实,分类救治贫困患者100多万人;组织889家三甲医院对口帮扶832个贫困县1189家县级医院。提高新农合门诊报销水平,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降低病残儿童、重度残疾人以及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降低农村贫困人口大病费用个人实际支出……真金白银的健康扶贫好政策陆续出台,合力阻击因病致贫、返贫。

  精准管理有了重点

  放活管好扶贫资金,因村选派帮扶干部

  精准扶贫,自然要管好钱、管好人。

  不乱花一分救穷的钱,中央重视、社会关注,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成为脱贫攻坚精准管理重要发力方向。

  以前,贫困县是扶贫工作的主体,但上什么扶贫项目、资金具体怎么用,县里说了不算,不可避免地造成有限的资金没用在刀刃上。为改变这种状况,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机制改革稳步推进。贵州省习水县县委书记向承强说,“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打破了“撒胡椒面”和“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困局,县里有了自主权后,能把钱花在脱贫最需要的地方,也能让资金五指握成拳,突破久攻不下的脱贫瓶颈。

  放活也要管好。各地贯彻落实《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建设。完善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尊重并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

  加强扶贫资金检查审计。2015年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2016年开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集中自查,2017年实现审计与专项检查对重点贫困县全覆盖。国务院扶贫办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开展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2016年纪检监察部门处理了1.95万人,检察院系统处理了1892人,审计发现的问题处理了153人次。财政部、扶贫办集中检查,各地处理了1231人。这几年随着监管力度越来越大,扶贫资金总体管理使用情况逐步好转。

  管好钱,也要用好人。中央要求,每个贫困村都要派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要有帮扶责任人。19.5万名优秀干部来到贫困村和基层党组织薄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积极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地落实。有些省份针对帮扶干部“挂名”“走读”等问题,建立召回制度;有些省份探索干部“逢提必下”制度,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锻炼干部。

  精准考核有了制度

  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把好贫困退出关

  把好贫困退出关,才能倒逼压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介绍,为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检验,中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对2015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工作成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试考核,根据试考核情况,对中西部20个省开展了督查,对2个省开展了巡查。对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工作成效,今年组织开展正式考核。

  正式考核分四个步骤:第一步,中央政府组织省际交叉考核。从22省抽调476名司处级干部组成交叉考核工作组,通过随机抽样,分赴22省的108个县、605个村,入户调查80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脱贫户,一对一访谈基层干部3216人。

  第二步,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主要评估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准确率、因村因户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

  第三步,收集考核数据,其中包括各省总结报告、贫困监测数据和建档立卡数据,2016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绩效评价结果等。

  第四步,对22省2016年脱贫攻坚成效进行综合汇总分析,形成考核意见。

  考核结果作为对省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中央政府对综合评价好的省份通报表扬,并在2017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上给予奖励。今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综合评价落后的8个省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来源:《人民日报》 2017-7-1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脱贫攻坚作出超强部署


6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工作。期间他专程前往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调研,并在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再次作出超强动员,要求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攻克坚中之坚。

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考察调研传递强烈信号

  “我到一些贫困地区就要看真贫”,习近平多次表示,要了解中国最贫困地方和群众的真实情况。

  20121229日,刚刚就任总书记一个多月,习近平便来到河北阜平,专程看望老区困难群众。临行前他明确表示:“不管路多远、条件多艰苦,都要服从于此行的目的。”

  根据习近平的要求,领导机关对阜平提出,村民有什么说什么,不能搞“培训”,更不能“导演”;村民家里也不许搞装饰,不要为这次考察活动添置哪怕一个新板凳。

  总书记来了。骆驼湾村年过九旬的老奶奶冯秀荣质朴真切地说:“这么冷的天,总书记还来。”村民唐宗秀回忆,当时,习近平走进屋来,“也没嫌干不干净就坐下来”。

  天寒地冻,一盆炭火,总书记和村民在炕上盘腿而坐,关心着村民生活的柴米油盐——这是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的第二次外出考察,强烈的信号传递到全国上下。

  此后,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成为习近平历次考察调研的一个鲜明特征。

  201322日,习近平来到甘肃定西、临夏等地。定西以及甘肃的河西、宁夏的西海固,被称作“三西”,古来就有“瘠苦甲于天下”之称。1997年,习近平曾到过三西之一的西海固。当时陪同人员说,到了要注意饮水安全,因为那里的水是咸的,喝了会拉肚子。

  这次到甘肃,习近平绕过九曲十八弯,走进贫困农户。他特意端起一瓢水品尝,感受村民真实的生活状况。这水的滋味让习近平紧锁着眉头,场面感染了周围的每个人。

  之后,习近平专程来到渭源县引洮供水工程工地视察,他对当地和随行的国家有关部委负责同志说了8个字,“民生为上、治水为要”。

  扶贫就是要实打实解决问题。在福建当省委副书记、省长时,习近平就提出了“真扶贫、扶真贫”,十八大以来,这一原则在习近平考察调研的过程中一再突出。

  201311,习近平在湖南考察。他沿着狭窄山路辗转来到花垣县十八洞村特困户施齐文家。木屋四壁黝黑,一盏节能灯是唯一“电器”。习近平认了这家的老人石爬专为“大姐”。

  20156,习近平到贵州考察。他走进农家,在院子里和百姓拉起家常。习近平真诚表示,“特别想了解老百姓尤其是农民的生活”。他对乡亲们说:“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近日在山西考察,习近平再次走进一间间破旧的土坯房,了解吕梁深度贫困户的状况。村里唯一的水井、村民家里铺了一半的地砖,都引起了习近平的关切。这次到吕梁,也实现了习近平要到全国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看一看”的愿望。

  ……

  4年多来,5500多万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对于剩下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越到最后,越要啃下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的行动就是最强动员令,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正是对“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最好诠释。

  超规格会议,超常规部署——真刀真枪解决问题

  脱贫攻坚,习近平最重视的是工作成效,反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他曾对分管领导同志说,得来点儿真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出水才见两腿泥。他严肃强调,没有一点实招、硬招,我很怕这件好事办不好,最后给人民交不了账,给历史交不了账。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频频同各地干部群众座谈,共商脱贫大计,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提出了许多刚性要求。

  在阜平考察时,习近平连续召开两场座谈会。座谈中,习近平要求“把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同时提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明确要求各项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倾斜。

  20152月,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期间又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会议从下午5点一直持续到将近晚上8。习近平严肃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抓实责任,习近平最重视抓一把手这个“牛鼻子”。2015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被称为“史上最高规格”的扶贫会,不仅中央7常委全部出席,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一把手还向中央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

  在考察调研期间召开的扶贫座谈会上,习近平往往还要将相关省区市的党政一把手集中起来,共同研究问题,统一部署工作,明确落实责任,这也日益成为常态。

  20156月,习近平在贵阳主持召开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7省区市的一把手参会。

  20167月,习近平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有帮扶任务的东部9个省市和9个城市,接受帮扶的西部12个省区市,以及河北省的党委一把手到会。

  20176月,习近平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山西、云南、西藏、青海、新疆5省、自治区一把手参加并提供书面发言,11位深度贫困地区的市州和县旗一把手代表发言。

  习近平强调,军中无戏言。脱贫是有责任制的,层层签了责任状。军令状不能白立,立了就要兑现,没有这一条,谁都能拍拍屁股就走,那就变成流水宴、流水席了。

  对于落实责任,习近平提出,巡视督查要跟上,发现问题要动真刀真枪解决。要实施异地检验,脱贫成效不能由本地说了算。组织部门要把脱贫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

  贵在精准、重在精准——从“滴灌”到“绣花”

  2013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

  习近平形象地说,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遍撒胡椒面”解决不了大问题。必须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最后还是要能养活自己”。由单纯的“输血”到既“输血”又“造血”,是习近平扶贫思路的重要内涵,也是精准扶贫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习近平的动员部署下,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滴灌式”创新举措密集出台。扶贫工作从笼统的政策、资金扶贫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交通扶贫、电商扶贫等因地制宜扶贫,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精准扶贫思想引领下“造血”扶贫模式正在不断取得实效。

  在扶贫工作推进的过程中,“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也在不断丰富、深化。

  20156,习近平在贵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他提出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要求各地都从“6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20167月,习近平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结对,深化帮扶”“明确重点,精准聚焦”“加强考核,确保成效”等4要求,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如何继续聚焦精准提供了重要遵循。

  在脱贫工作“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2017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又进一步阐释说,脱贫攻坚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

此次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习近平提出合理确定脱贫目标,加大投入支持力度,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区域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加大各方帮扶力度,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加强检查督查8条要求。8条要求,实是如何在这8个方面精准发力,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来源:新华网 2017-6-28)


习近平: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摘选了习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七年三月十二日期间的讲话、报告、指示等一百二十多篇重要文献,分十个专题,共计四百九十四段论述。其中许多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该书第七篇重点阐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部分精彩论述如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家要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因此,要提高对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30日),《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6页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第二次到地方调研,就到了河北阜平县,后来又去了不少贫困地区。我到这些地方调研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多到农村去,多到贫困地区去,了解真实情况,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4年3月7日)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我们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

——《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2015年10月16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20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次五中全会把扶贫攻坚改成了脱贫攻坚,就是说到二〇二〇年这一时间节点,我们一定要兑现脱贫的承诺。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


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对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或其他资源,但缺资金、缺产业、缺技能的,要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对这类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要把脱贫攻坚重点放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着重加强农田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技术培训、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建设,特别是要解决好入村入户等“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在本地或外出务工、创业,这是短期内增收最直接见效的办法。劳务输出地政府和输入地政府,对贫困人口外出务工要多想办法、多做实事。

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通水、通路、通电等成本很高,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需要实施易地搬迁。这是一个不得不为的措施,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难度大,需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各地在移民搬迁中几乎都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越贫困的农户越拿不出钱,结果就越享受不到政府补助。要通过整合相关项目资源、提高补助标准、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发放贴息贷款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解决好扶贫搬迁所需资金问题。要做好规划,合理确定搬迁规模,区分轻重缓急,明确搬迁目标任务和建设时序,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要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安置点,尽量搬迁到县城和交通便利的乡镇及中心村,促进就近就地转移,可以转为市民的就转为市民。要想方设法为搬迁人口创造就业机会,保障他们有稳定的收入,同当地群众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些贫困群众虽然生活艰难,但故土难离观念很重。要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尊重群众意愿,加强思想引导,不搞强迫命令。

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在生存条件差、但生态系统重要、需要保护修复的地区,可以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探索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不少地方既是贫困地区,又是重点生态功能区或自然保护区,还是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区,如西藏、四省藏区、武陵山区、滇黔桂部分贫困地区等。要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要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对贫困地区二十五度以上的基本农田,可以考虑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并合理调整基本农田保有指标。中央财政用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资金使用不够精准,有些被省里截留平均分配了,有些拨付到县里后被挪作其他用途了。要做些改革,比如,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可以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从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中拿出一点,作为他们保护生态的劳动报酬。

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目前,一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面临很大困难,由于各种原因,贫困家庭孩子辍学失学还比较多,“读书无用论”观点也有所蔓延,不少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同普通家庭的差距在扩大。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气力抓好。脱贫攻坚期内,职业教育培训要重点做好。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同样要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要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要探索率先从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免学(杂)费,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政策,实行大城市优质学校同贫困地区学校结对等帮扶政策。要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探索建立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近年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发生的一连串令人痛心的事件警醒我们,扶贫政策从设计到落实都要更加人性化、更加精细化,让贫困家庭孩子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目前,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有二千万至二千五百万人。到二〇二〇年难免还有这样的贫困人口,要由社会保障来兜底。这就涉及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相衔接的问题。目前,农村扶贫标准由国家统一确定,而农村低保标准则由地方确定,相当多地方两个标准有一定差距。要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按照国家扶贫标准综合确定各地农村低保的最低指导标准,低保标准低的地区要逐步提高到国家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发挥低保线兜底作用。还要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对因灾等造成的临时贫困群众要及时给予救助,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的统筹衔接。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


我讲过,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领域合作拓展,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要继续发挥互派干部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把东部地区理念、人才、技术、经验等要素传播到西部地区,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西部地区要彻底拔掉穷根,必须把教育作为管长远的事业抓好。东部地区要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通过联合办学、设立分校、扩大招生、培训教师等多种方式给予西部地区更多帮助。还要注意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东部地区可以通过援建医院、培训医生、远程诊疗、健康快车等帮助西部地区。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20日)


要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要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干部,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农村干部在村里,脸朝黄土背朝天,工作很辛苦,对他们要加倍关心。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2月21日)


到二〇二〇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7年3月8日),《人民日报》2017年3月9日

(来源:人民网2017-6-27)


习近平: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 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


新华社太原6月24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3日在山西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听取脱贫攻坚进展情况汇报,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他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各级党委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习近平是在山西考察期间召开这次座谈会的。座谈会上,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云南省委书记陈豪、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参加并提供书面发言,山西吕梁市委书记李正印、江西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湖北恩施州委书记李建明、湖南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四川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甘肃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河北康保县委书记杜平、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旗委书记白云海、广西都安县委书记陈继勇、陕西山阳县委书记张国瑜、宁夏同心县委书记马洪海等11位深度贫困地区的市州和县旗党委书记代表发言。他们从不同角度介绍深度贫困情况,交流脱贫攻坚工作体会,提出攻克坚中之坚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边听边记,不时同他们讨论有关问题。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现在,各方面都行动起来了,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较好落实,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习近平强调,我国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现有贫困大多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区多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文明程度较低,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贫困人口占比和贫困发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集体经济薄弱,脱贫任务重,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必须给予更加集中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

  习近平指出,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近年来我们在解决深度贫困问题上有很多成功经验和典型,实践证明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习近平为此提出8条要求。第一,合理确定脱贫目标。党中央对2020年脱贫攻坚的目标已有明确规定,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深度贫困地区也要实现这个目标,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不吊高各方面胃口。

  第二,加大投入支持力度。要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各部门安排的惠民项目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深度贫困地区新增涉农资金要集中整合用于脱贫攻坚项目。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规模。要通过各种举措,形成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强大投入合力。

  第三,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重点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问题。对居住在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地区的群众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对生态环境脆弱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群众增加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对因病致贫群众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第四,区域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深度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基础,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围绕减贫来进行。要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交通建设项目要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水利工程项目要向贫困村和小型农业生产倾斜,生态保护项目要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

  第五,加大各方帮扶力度。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的对象在深度贫困地区的,要在资金、项目、人员方面增加力度。东部经济发达县结对帮扶西部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和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都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第六,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要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第七,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深度贫困地区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县委书记要统揽脱贫攻坚,统筹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要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选好书记,配强领导班子,发挥好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平台。

  第八,加强检查督查。要坚持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对挪用、贪污扶贫款项的严肃处理。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脱贫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王沪宁、汪洋、栗战书、周小川参加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关省区负责同志、有关市州党委书记、有关县旗党委书记参加会议。

(来源:新华社 2017-6-24)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吕梁山区看望深度贫困群众并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纪实


夏至时节,三晋大地充满生机和希望。6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工作,专程前往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调研。

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每到一地考察,他都要亲眼看一看身处贫困地区、生活贫困的群众情况到底怎么样了,脱贫攻坚政策是不是精准落地了,乡亲们摆脱贫困还有什么难处和要求。

  这一次,总书记把目光投向了深度贫困地区。

  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强调要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如期迈进全面小康的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乘坐的中巴车拐下省道,沿着崎岖的山路驶向赵家洼村。

  赵家洼村所处的吕梁山片区,深度贫困和生态脆弱相互交织,是山西省脱贫攻坚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去年在青海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就差吕梁还没有去了。那里脱贫攻坚难度很大,一定要实地看一看。

  一片黄土裸露的山地旁,映入眼帘的是依山而建的一间间土坯房。一些村民外迁后废弃的房子已十分破旧,有的墙体开裂、屋顶塌陷。

  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生存环境恶劣,是赵家洼村给人的第一印象。

  总书记走进村民刘福有家。

  “来,咱们拉拉话。”习近平坐在炕沿上,招呼老两口在自己身旁坐下。

  “家里的地还种得动吗?”“今年旱情严不严重?”“孩子们在外面打工能帮助你们吗?”习近平详细了解他家的情况。

刘福有两口子已年逾古稀,92岁的老母亲与他们生活在一起,5个孩子成家后都搬出了穷山沟。

  “去年全家收入不到7000元。种粮收入只有500多元,大部分是种粮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刘福有说。

  “对这家贫困户,下一步准备采取什么脱贫措施?像这种情况县里还有多少?”总书记问当地干部。

  “他家主要是‘三保障’问题比较突出。生产生活条件差。准备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的办法。这种情况全县还有115个自然村、3537人。”县委书记王志东回答。

“搬迁要花多少钱?新的住房多大面积?搬出去以后做些什么?”总书记问得特别细致。

  总书记说,现在党中央对农村农民的政策都是“给予”,就是要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总书记一连走访了3户农家,详细察看他们的生活环境,询问家庭收入支出和致贫主要原因,了解脱贫计划和稳定增收的可行性。

来到村里唯一的水井旁,总书记登上用石块垒起的井台,仔细察看水位。随后,他来到农田边,蹲下,察看玉米和芸豆长势。

“因为干旱,庄稼矮小,产量很低,村民们靠天吃饭。”村支书马玉印告诉总书记。

总书记风尘仆仆到这里来,就是要看最贫困,根治最贫困。

  4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履新伊始,就前往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看望贫困群众。

  4年多来,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地震灾区到祖国边陲,不顾路途遥远,不顾穷山恶水,总书记走村入户,把党中央的关怀送到乡亲们的心里,把群众心愿转化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刘福有家的窗户上贴着一副对联——“人人共向核心聚,户户跟随国运兴”,在这个土黄色调的村子里显得格外夺目。赵家洼村的乡亲们用这种方式诉说着脱贫奔小康的强烈愿望,表达着对党的感恩之情。

“请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像赵家洼村这样“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地方,如何才能尽快实现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调研思考这个问题。

2013年11月,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

从为所有贫困人口逐村逐户建档立卡,到在每个贫困村都派驻扶贫工作队,再到提出“5个一批”脱贫方法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思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战略指引和根本遵循。

  赵家洼村有一间土坯房,屋里摆放着电脑、打印机,墙上张贴着《脱贫目标任务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图》《致贫原因分析图》。

  这里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借用外迁村民的房子搭建的办公室。

  “扶贫工作队平时就住在这里。”负责村里干部包户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贾玉春对总书记说,只要村子不脱贫,我们绝不离开。

  “驻村工作有没有困难?”总书记问。

  “党中央扶贫政策对头。只要把政策落到实处,群众能感到是真心实意帮助他们,工作是很好开展的。”贾玉春说。

  现在,全国共选派了77万多名干部驻村帮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年来,我们围绕农村工作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向基层派出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建立村官制度,都是做好“三农”工作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举措,同时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了平台。我们要从他们当中发现好同志、好干部,并着力加以培养,让一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贾玉春向总书记报告:赵家洼村生存环境很差,下一步工作目标是通过易地搬迁挪穷窝、拔穷根。总书记对扶贫工作队的思路给予肯定。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全县安置计划,赵家洼村明年就将完成整体搬迁。

  宋家沟新村是岢岚县规划的8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傍晚时分,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这里,考察新村建设情况。

  柏油路、自来水、宽带网、有线电视……基础设施相当齐整;学校、卫生院、文化广场、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山坳里破旧的土坯房和眼前的新村庄形成鲜明对比。

村民张贵明刚刚乔迁新居。总书记到他家里来看望,老汉觉得真是喜上加喜。

“这房子盖得挺漂亮。”总书记挨屋察看。“这是卧室,里面还有卫生间,用上冲水马桶了。住得习不习惯?”总书记问。

“原来住的是山庄窝铺,吃水都困难。现在一分钱都没掏就住上了新房子,吃得好、住得好、全都好。”张贵明告诉总书记,我是老党员,共产党关心我,我与党一条路、一条心。

总书记高兴地说,生活条件改善是第一步,还要通过多种帮扶措施,使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真正过上好日子。

离开村子时,前来送行的村民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大家热情向总书记问好。总书记对村民们说,党中央就是要带领大家一心一意脱贫致富,让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请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吕梁市兴县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里,习近平总书记同十几位参加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亲切交谈。

总书记指出,要把革命战争年代铸就的吕梁精神用在新时期,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88岁的老战士刘丙涛激动地说:“我们一定把革命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让子孙知道今天的好生活是怎么来的。”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近一个世纪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正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4年多来,5564万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距离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仅剩3年多时间,我国尚有贫困人口4335万,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越到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

  这是关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补短板的硬任务,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在阜平听取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在贵阳主持召开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一系列重要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战略部署。

实现非常目标,必下非常之功。

6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同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市县三级党委书记代表一起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

  “实践证明,深度贫困并不可怕。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总书记的话更加坚定了大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

  ——各部门安排的惠民项目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深度贫困地区新增涉农资金要集中整合用于脱贫攻坚项目。

  ——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重点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问题。

  ——加大东部地区和中央单位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帮扶支持,强化帮扶责任。

  ……

  一项项强有力的部署,一个个超常规的举措,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和超凡能力。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总书记经常引用的这句古语,是他深厚人民情怀的真实写照。

  这种朴素的情感穿越了半个世纪——

  梁家河插队的岁月,使16岁的习近平深刻了解了我国农村的贫困状况,让乡亲们经常吃上肉成为他带领大家发展生产的一个动力;在宁德地委书记任上,习近平提出摆脱贫困首先要摆脱“意识贫困”“思路贫困”,《摆脱贫困》一书凝聚了他的实践探索;担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又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倾注大量心血……

  这一庄严的承诺展现了使命担当——

  “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人作出郑重承诺,亦如他上任伊始的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历史的脚步一路跋山涉水,正在走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光明前景。

  “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扎实工作,脱贫攻坚任务一定能够如期完成!”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最深的牵挂、最大的担当。

(来源:新华社 2017-6-24)


这五年,习近平的扶贫足迹


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他风雪兼程,几乎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他对贫困群众念兹在兹、心有牵挂。

  近五年来,30多次国内各地考察,几乎每次都提到扶贫,超过25个重要场合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大事,扶贫开发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

  【习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扶贫足迹】在这里,他以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精神,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进军令——2012年12月29日,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仅40余天的习近平冒着严寒赴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有计划、有资金、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大家一起来努力,让乡亲们都能快点脱贫致富奔小康。

【习语】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扶贫足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与村干部、村民座谈时指出,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

【习语】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扶贫足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的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中访贫问苦。看到郭永财等群众住房还比较困难,他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

【习语】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扶贫足迹】万夫一力,天下无敌。脱贫路上,社会各界“众人拾柴火焰高”。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同村民座谈。他在贵州调研期间专门主持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习语】“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

【扶贫足迹】2015年10月16日,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各国宾客坦露了这一段心声——

“我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新疆等地。这两年,我又去了十几个贫困地区,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习近平总书记说,“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习语】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

【扶贫足迹】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在这次会上,他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

【习语】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

【扶贫足迹】2015年12月31日,伴随新年钟声响起,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他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全党全国要勠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对所有困难群众,我们都要关爱,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温暖。”

【习语】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扶贫足迹】看真贫、察真情。亲力亲为访贫问苦中,习近平总书记和老乡们一起破解反贫困课题。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同村民一起打糍粑。他指出,扶贫、脱贫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

【习语】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

【扶贫足迹】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走访村民。从北京坐了1个半小时飞机到合肥,又坐了1个半小时汽车到金寨,再用1个多小时进山来到这里,他就是要了解农村脱贫特别是革命老区扶贫的真实情况。

【习语】这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扶贫足迹】西部地区是脱贫攻坚的短板。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回族移民群众海国宝家中看望。

在宁夏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他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习语】要通过改变生存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提高生产能力实现脱贫,还要有巩固脱贫的后续计划、措施、保障。

【扶贫足迹】贫困地区大多自然环境差、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2016年8月23日,在青海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习近平总书记冒着蒙蒙细雨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情况。他指出,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及风貌结合起来。

【习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扶贫足迹】脱贫攻坚的“四梁八柱”已经建起,以超常规之力真抓实干更是关键。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张家口市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时,在张北县踏着皑皑白雪进入小二台镇德胜村,和困难群众炸年糕、聊家常。

他强调,做好这项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

【习语】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

【扶贫足迹】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关键是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说,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来源:新华网 2017-5-22)


庄严的承诺 历史的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脱贫攻坚纪实

这是举世关注的减贫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短短4年,5564万中国人摆脱贫困,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未来3年,还将有4335万人脱贫。

这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

  不忘初心

  历史常常在开启时就昭示了方向。

  2012年12月29日,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40多天的习近平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赶赴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阜平县。

  29日下午3时从北京出发,30日下午1时离开,20多个小时,往来奔波700多公里,习近平总书记为看真贫。他踏着皑皑白雪,走进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这两个特困村。在村民家中,他盘腿坐在炕上,同乡亲们手拉手,嘘寒问暖,了解他们日子过得怎么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这是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进军令!

  回望来路,脱贫成绩举世瞩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组织大规模有计划的扶贫开发,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前瞻未来,脱贫攻坚依然面临任务艰巨紧迫的形势。按照新的扶贫标准,2012年扶贫对象仍有1.22亿人。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农村水平的六成。贫困发生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16个百分点。

  而此时,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8年时间。

  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怀着对这片土地最深的爱,怀着对人民最浓的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4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30多次到国内各地考察,几乎每次都提到扶贫。从黄土高坡到茫茫林海,从雪域高原到草原牧区,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习近平总书记几乎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2016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西井冈山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在茅坪乡神山村,他一边看规划、看手册、看记录,一边询问村民们生活情况,还给贫困户送去年货。

  人民不会忘记——连续5年,每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要专门看望贫困群众。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我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新疆等地。”习近平总书记曾满怀深情地说,“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亲力亲为抓扶贫工作。这源于他40多年来从农村到县、市、省、中央的工作过程中始终牵挂贫困群众的扶贫情结,源于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会上,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党中央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在此基础上,省、市、县、乡、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

  “五级书记抓扶贫”,这是中国的特色,更是中国的决心。

  今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

  “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不少有益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这“七个强化”和“五条经验”,是以战略思维谋大局,以系统思维汇合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

  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指挥下,全党全社会广泛动员、合力攻坚的局面迅速形成。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成为指导脱贫攻坚的纲领性文件。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细化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中办、国办出台11个配套文件。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出台118个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全国各地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系列举措……

  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务输出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农村危房改造、土地增减挂钩、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因地制宜,种种“加强版”、“创新版”的脱贫攻坚方法不断推出,很多“老大难”问题有了针对性解决方案。

  今天的脱贫攻坚道路上,一套中国特色、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等四梁八柱性质的顶层设计谋篇布局基本完成,一块块硬骨头正在啃下来:

  ——2013年至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每年都减少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

  ——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韩国局局长郝福满表示:“毫无疑问,中国将继续推动全球消除贫困的进程,并向世界表明,实现包容性增长和为最贫困人口提供更好的机会皆有可能。”

  找准

  湖南省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走进村民杨秀富的农家小院,五张餐桌摆放整齐,冰柜、碗柜等物品一应俱全。游客们在这里大快朵颐的同时,还能细细品味独具特色的苗家美景。

  “农家乐是去年1月份开的。”杨秀富笑呵呵地说。他之前养过羊,随着村子里游客越来越多,便开始“转型”做起了农家乐,没想到生意出奇的好。“去年最多的一天来了50位客人,要请乡亲们过来帮忙才行。”

  杨秀富夫妇不会忘记,这个农家乐是在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帮助下建起来的。2016年,杨秀富一家收入达到4万元,成了村里根据自身情况精准脱贫的典型。

  产业兴村、旅游兴村全面发力,由深度贫困村到136 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十八洞村气象一新。

  3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翻山越岭来到这个贫困村,走进多个低保户、特困户家,仔细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成为扶贫工作的基本方略。

  为什么讲要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手榴弹炸跳蚤”是不行的。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

  当中国全面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时,这一理念上升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对农村扶贫开发的瞄准机制、扶贫手段、组织体制等都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对精准脱贫、摘掉穷帽子,习近平总书记具体提出了四点要求:

  ——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

  ——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

  ——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

  ——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人大代表讨论时再度强调,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2014年4月至10月,全国扶贫系统组织了80万人进村入户,共识别12.8万个贫困村、8962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录入信息,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把真正需要扶贫的人扶起来。

  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全国扶贫系统又动员了近200万人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补录贫困人口807万,剔除识别不准人口929万,识别精准度进一步提高,精确锁定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不久前,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各地对2016年脱贫真实性开展自查自纠,245万标注脱贫人口重新回退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使我国贫困数据第一次实现了到村到户到人。

  各地还总结出诸如“先看房,次看粮,再看学生郎,四看技能强不强,五看有没有残疾重病躺在床”等评定程序,让扶贫工作更具操作性。

  ——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在党的各级干部。

  2016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从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合力攻坚、奖惩等方面对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全面作出安排部署。务实有效的扶贫管理体制安排,让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传导到最末梢的基层干部。

  为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党中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2015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首次组织开展了对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工作成效的试考核,根据试考核情况对中西部20个省份开展了督查,对2个省份开展了巡查。

  今年元旦后,又组织开展了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工作成效正式考核。476名司处级干部组成交叉考核工作组分赴各地,对22个省份的2016年脱贫攻坚成效进行综合分析。

  为了使脱贫成效更客观真实,今年1月,有关机构组织了1756名评估人员,对15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和6600个脱贫户开展第三方评估。

  ——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这是精准施策、全方位出击的基本战术。

  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统领下,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力量都动员起来了,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用多种手段,一系列脱贫创新实践正在各地蓬勃开展,众人拾柴汇聚起澎湃的“巨能量”。

  在精准扶贫实践中,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承担了重要使命。在东部地区支援西部地区2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此后,东西部扶贫协作向纵深推进,东部发达地区267个经济较强县市区结对帮扶西部地区406个贫困县,并实现对30个民族自治州全覆盖,增强了扶贫的针对性有效性。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效。去年我国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40万人,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第4年减贫超过1000万人。

  面对中国反贫困的巨大成就,全球为之瞩目和赞叹。

  不久前,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上,来自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发基金等国际机构的代表认为,中国精准扶贫的理论和实践表明,良好的政治愿景、科学的扶贫战略、适宜的政策措施,实现整体脱贫是完全可能的。中国的成功实践,对推进世界减贫事业具有重要启示。

  实字当头

  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中,这是两个意义深远的节点——

  今年2月26日,江西井冈山宣告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向长眠在这块红土地上的4.8万多名革命烈士奉上最好的告慰。

  一个月后,河南兰考也宣布摘下贫困的帽子。曾经的风沙盐碱地,如今经济社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昔日最苦最穷的革命老区、黄河滩区,如今率先脱掉了贫困帽。探究两个地方的脱贫密码,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干在最前列,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改变命运的斗志和力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脱贫攻坚的火车头就是党支部。”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考察时说,“派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这些举措都有了,关键是要夯实,发挥实效。第一书记要真扶贫,扑下身子在这里干”。

  壮志如铁,万里豪情同日月。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员干部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

  六盘水市大湾镇海嘎村海拔2900多米,是贵州海拔最高的自然村。2010年,28岁的杨波从六盘水市钟山区民宗局的一名干部,成为这个山村的第一书记。那一年,村里的人均收入才1600多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村民大多住茅草屋、吃望天水。没有路、没有网、没有手机信号。

  6年的时间,杨波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一起引进项目、发展产业、引水灌溉……这个“藏在”石旮旯中的山寨发生了巨大变化:1325个贫困人口减少到163人,村集体经济从零增长到30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到7230元。

  在全国各地脱贫攻坚战场上,活跃着一大批像杨波这样的扶贫干部。从“西海固”到西南边陲,从乌蒙山区到秦巴腹地,贫困村里的“新面孔”渐渐成了乡亲们喜爱的老熟人。

  党中央要求,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要实现全覆盖。截至2016年末,全国共选派77.5万名干部驻村帮扶,选派18.8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

  他们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实落地,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如同星星之火一般燃起了贫困群众的脱贫之梦。一些扶贫干部甚至还把生命献给了自己奋斗过的那片热土。

  2016年4月,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的通知》,明确贫困县党政正职在完成脱贫任务前原则上不得调离。脱贫摘帽后,仍要保持稳定一段时间。830个贫困县党政正职脱贫攻坚期内保持稳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打赢脱贫攻坚战,社会各界形成强大的动员力——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今年3月,三峡集团收到来自云南中医学院的大学生汉庆梅的一封来信。她是三峡集团资助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140名大学生的其中之一。正是这份助学金,让她得以走出大山,开启多彩人生。“十三五”期间,三峡集团计划投入20亿元支持云南省的怒族、普米族和景颇族3个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

  党政机关定点扶贫、社会扶贫也快马加鞭推进。全国17.6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帮扶覆盖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68家中央企业开展“百县万村”行动,全国工商联动员2.65万家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

  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即使相距千里、山水相隔,人们却因一个共同目标心手相连,改变着共同的命运。扶贫协作道路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特征。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其发展能力,既是关键,更是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今年4月,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正值春耕,田野里一片忙碌。村民徐国太从田边的蓄水池中取水浇灌秧苗。稻田里养点鱼,今年预计能产2000多斤。

  幸福地看着满眼新绿,徐国太忘不了往昔在贫穷日子里的挣扎:“以前我们这个地方有个顺口溜——干包沙(玉米)梗死人,要吃大米饭,只有(年)三十晚。”

  没有水,老村支书黄大发带着数百个村民,钢钎凿、风钻敲,硬是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10公里的“天渠”,润泽了当地1200多人。

  如今,村头村尾,新栽下的柚子树已吐新芽,翠绿欲滴。一条清澈的“大发渠”,滋润着这个小山村。田野里孕育着新的希望。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再也没有比幸福的追求更能凝聚巨大的热情与能量。

  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没有什么力量比上下同欲更为气势磅礴。

  党的十九大将要召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近在眼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华民族必将在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中书写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来源:新华网2017-5-22)


习近平:落实教育扶贫,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2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主题是“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集体学习时再次指出,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落实教育扶贫,突出解决学生上学难等问题。

孩子的教育,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今年1月24日,习近平到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

兴学校 让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受教育

改善办学条件,打造教育“硬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和成长,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要求,各地就贫困地区学校状况,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根据要求,各地加大了对农村办学条件的资金投入。河南省“十三五”期间将投入资金245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软实力”。增加乡村教师数量与质量,让孩子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根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去年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吸引了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助力。去年甘肃省就为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的16.36万名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资金共计60297.4万元。

农村教育也需要社会上更多的人和企业关注。马云基金会去年举办的“马云乡村教师奖”活动,从全国评选出了100位乡村教师,并给予每人10万元的奖励,就是为了让他们带动更多乡村教师改变中国乡村教育的落后面貌,为农村教育增添新活力。昔日从河南郸城县走出去学知识,如今回家乡帮“穷亲”的成功人士,他们中有的人为家乡捐建小学;有的创办新潮职专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0年间帮助3000多名农村青年实现了就业。农村教育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帮助下,正在加快摆脱贫困的步伐。

免学费 让孩子圆满完成学业

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孩子中途辍学的现象在农村时常可见,这些年,国家不断加大对这些孩子进行资金补助或者减免学杂费等措施。“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中央财政也将继续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给予政策倾斜,让更多困难家庭孩子能够受到良好教育,拥有更多上升通道。

“孩子进城上学,不仅让她有了更好的学习条件,也让我们家收入翻了番。教育扶贫让我们全家都得了实惠”,石家庄市贫困地区学生家长张淑红边忙着煎饼摊儿的生意边笑着说。这些年,石家庄市启动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将深山区学生全部免费异地安置到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就读,并对纳入深山扶贫范围的所有学生不仅免除杂费、住宿费,每年还发给每个学生生活补贴2400元和交通补贴450元。这种教育扶贫方式不仅让张淑红这个贫困家庭不再为孩子学费发愁,而且还能让他们从家里走出去进城打工。生活有了奔头,一个贫困家庭从此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湖北省全面启动了“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2015—2019)”,提出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惠及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户家庭。这里的关键就是实施好“五个精准”。

“精准改造”,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有学校可上,而且能上好学校;锁定贫困地区,不留“死角”;切实从最困难的地区做起,聚焦薄弱学校,做到精准扶弱;着力“雪中送炭”,满足基本需要,坚决不搞“锦上添花”,杜绝超标准豪华建设。

“精准招生”,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拥有教育机会,而且拥有更多优质教育机会。进一步推进招生改革;通过多项倾斜政策,从实施优质高中招收农村学生计划,到实施好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再到省属院校安排一定的计划招收农村考生,让更多贫困家庭孩子进入优质高中、重点高校。

“精准资助”,让贫困户子女不仅上得起学,而且免费上学。义务教育阶段实行“钱随人走”,贫困家庭孩子无论在哪里接受义务教育都可享受“两免一补”。高中阶段,全免学杂费并补助生活费。大学阶段,完善贫困家庭大学生学费减免制度,高校内公益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家庭大学生。

“精准就业”,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有业可就,而且能够持续发展。建立贫困家庭大学生实名制信息库,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培训;落实高校毕业后服兵役、下基层的优惠政策;鼓励贫困家庭毕业生回乡自主创业,最终达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的目的。

“精准培训”,让贫困农民拥有一技之长,能够脱贫致富。建立面向农民朋友的职业教育“培训包”,采取“群众点菜、专家主厨”的方式,组织“科技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使农民朋友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有效益。

增技能 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巡视员谢俐介绍,为提升脱贫能力,职业教育被列为“五个一批”精准脱贫的重点,既重视教育脱贫,也重视为产业脱贫提供人才支撑。

农村职业教育是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方式,寒门子弟掌握一技之长、就业脱贫这条路将更畅通,更有利于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前,我国广泛推广的义务教育加免费中职教育的“9+3”模式,在贵州已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几年贵州中职和高职院校就业率分别保持在98%和95%以上。今年我国还将启动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技工院校的,按照每生每年3000元左右的标准给予补助,同时各地也会采取相应学费减免措施,帮助贫困人口掌握职业技能,助力他们顺利就业。

“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在促进扶贫工作大局中的基础性、可持续性作用正在不断地发挥出来,在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个人、家庭、社会的共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2017年新起点线上,教育扶贫将再接再厉、奋力前行,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到免费教育,为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再作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央视网2017-2-23)



习近平: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要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学习时,播放了有关脱贫攻坚的专题片,刘永富、陈敏尔、陈豪、王三运先后发言,他们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谈了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发言,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总的看,党中央确定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得到了贯彻,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较好落实,各方面都行动起来了。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不少有益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这些经验弥足珍贵,要长期坚持。

习近平指出,要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今后几年,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因为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域攻坚重点,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打牢精准扶贫基础,通过建档立卡,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做实做细,实现动态调整。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要组织好易地扶贫搬迁,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成本,发展后续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要加大扶贫劳务协作,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促进转移就业,鼓励就地就近就业。要落实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政策,突出解决贫困家庭大病、慢性病和学生上学等问题。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大财政、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交通扶贫、水利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扶贫行动,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等政策要突出精准。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要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干部,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农村干部在村里,工作很辛苦,对他们要加倍关心。

习近平强调,要把握好脱贫攻坚正确方向。要防止层层加码,要量力而行、真实可靠、保证质量。要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要严肃问责。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对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

习近平强调,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来源:新华社201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