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9-11-18发布者:许小康浏览次数:

作者: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兰俏枝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经历长期探索所形成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等一系列重要讲话中都强调了这一教育方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

教育是具有阶级性的,是为国家政治服务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是政治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是中华民族在救亡图存的历史斗争中的正确选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也是政治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其目的是保障和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谋得幸福的根本制度保证。不强调我国教育的政治性,不强调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就有可能动摇国家根基,迷失发展方向,损害人民利益。

因此,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发挥好教育的政治功能,使教育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现实表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加积极也更加巧妙地以政治和文化渗透实施软性战争,成为西方政治家们改造世界的一种大规模、隐蔽性武器。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的文化战略,对我国人民构成了严重的文化侵略和腐蚀。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高等院校,更是西方进行思想渗透、实施和平演变的主要场所。面对这种情况决不能丧失警觉。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坚定人民立场和社会主义方向,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大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政治鉴别力,有效防范和抵御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生动实践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新时代共进的当代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求有满足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更需要有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具有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内在要求。而培养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不仅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障,还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来的成千上万个如雷锋、时传祥、焦裕禄、钱学森等优秀的英雄人物和劳动楷模,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中国精神,都充分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觉悟、崇高的思想境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宝贵的精神财富。

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这就要求培养好建设者的同时还要培养好接班人。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制度,也是当今历史条件所能选择的最能促进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是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共同努力奋斗的事业,需要千百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和延续的事业。因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所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我们要牢牢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文为中共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委托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三结合”运行机制研究,项目号:JGWXJCZY201704)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9-11-15)